潛江新聞網訊 12月17日,趁著好天氣,高石碑鎮魏棚村的市蝦農生態專業合作社水產養殖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捕撈鰱魚、黃顙魚等鮮魚。隨著網口收攏,一尾尾活蹦亂跳的鮮魚將被送往武漢各大市場。
“我今年承包了合作社里的8公頃池塘用來養殖黃顙魚,按照目前每千克24元的收購價,預計可以分到8萬余元的純利潤。”看著眼前絡繹不絕的魚販,農工杜禮萬樂得合不攏嘴。他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創新模式,以“農戶+基地+合作社”的方式發展鮮魚養殖,他成為了村里第一個與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的農工。按協議,合作社出資養殖鮮魚,他以勞務的方式承包魚塘,收獲后的純利潤合作社得七成,他得三成。
市蝦農生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紹武向記者介紹,發揮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幫助周邊村民走上致富路是他們的初心。該合作社養殖基地共有36.6公頃池塘。“農戶+基地+合作社”模式不僅可以讓大家參與到合作社生產經營,增加收益,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家的養殖積極性,提高了養殖產量,實現了共贏。
“大伙兒都是周邊村民,看到杜禮萬嘗到了模式的甜頭,都對合作社的創新模式充滿向往,等著明年開年,與合作社簽合同呢。”農工雷邦兵談起合作社,贊嘆連連。他對記者說,合作社目前有近10名固定工人,他是其中一員,和大多數農工一樣,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這些年因為在合作社務工,每年可以收入3萬余元,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都特別感謝合作社為大伙兒做的這些實實在在的好事,并期待在合作社的帶領下,踏上“抱團致富”的康莊大道。
“‘復制’很簡單,但‘粘貼’并不是在哪里都合適。”彭紹武告訴記者,“農戶+基地+合作社”模式并不是他的創新,卻是他在四處走訪取經后,總結改良出來的最適合目前合作社的一套辦法。他將堅持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突破口,與時俱進,為高石碑鎮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來源:潛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