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江是全國有名的“裁縫之鄉”。 (通訊員 劉欣 攝)
“現在一月收入6000多元,而且食宿都在廠里,挺好的。”1月14日,車工黃祥珍樂呵呵地說。
黃祥珍家住張金鎮。以前,她在外地服裝廠上班,后來張金鎮建起了服裝產業園。為方便照顧家人,黃祥珍回鄉上班,“在家門口打工,賺的錢不比外地少。”
和黃祥珍一樣,潛江不少裁縫紛紛返回家鄉。據初步統計,全市共有3萬裁縫在家門口上班,人均月收入6000多元。
張金鎮黨委書記李泰祥認為,“裁縫回歸,工人薪資可觀,還可就近照顧家人。”
作為全國有名的“裁縫之鄉”,潛江一度有10多萬裁縫赴廣東、浙江等地務工。經過多年打拼,不少裁縫成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有的自立門戶成為老板。
近年來,潛江發揮裁縫多的優勢,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在用地、稅收、貸款、用能等方面大力扶持服裝產業發展,吸引老板、裁縫還鄉,建起一個個服裝廠(產業園)。僅張金、龍灣、浩口三鎮,2020年服裝產業產值逾25億元。
在張金鎮、龍灣鎮,服裝產業園從無到有,成為當地納稅大戶。
2017年,張金鎮辟地500多畝,建成服裝產業園(一期),吸引卓昕服飾等23家服裝企業入駐園區,其中規上企業6家。“2020年全鎮服裝產業產值12.9億元,同比上升12.1%;納稅7800萬元,同比上升56%。”張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新堂介紹。
諾琦服飾2017年由張金鎮引進。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流動資金一度緊張。地方政府通過發放設備、用工補貼,一舉減輕了該公司的財務負擔。
降成本讓公司嘗到了甜頭。冬日,諾琦服飾生產車間一片繁忙。“以前這時要放假,現在訂單還有30萬件,需再做一個月才能完成。”副總經理汪硯學介紹,公司2020年全年產量200萬件,同比增長40%;納稅同比翻倍。
“受疫情影響,東南亞不少服裝廠停工,國外不少訂單轉到我們這里。目前我們接的歐美防護服訂單,要做到2021年5月。”金漫盈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焱告訴記者,他和哥哥最開始在漢川做服裝,現在回潛江開了3家服裝廠,一年納稅1500萬元。
訂單增多,不少工廠擴大生產,用工量驟增,而當地不少裁縫在外地務工,由此企業出現招工難題。
“根據最新摸底,我鎮8家服裝企業缺工1800人。”龍灣鎮黨委書記付坤介紹,該鎮已成立專班,向每個服裝廠選派一位招工服務特派專員。同時,積極開展進村入戶送崗位活動,將就業政策、崗位信息等送到戶、送到人,并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就業人員入職培訓。
針對服裝企業招工難題,張金鎮去年出臺政策,對新招工人一次性補貼500元或1000元,僅2020年就發放招工補貼94萬元。目前,全鎮共有1.5萬名裁縫本地就業,企業用工難題基本得到解決。但隨著今年該鎮服裝產業孵化園竣工投產,不久后還需要招收5000名裁縫。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杜少華 成妍)